午间一小时,瑜伽舒展肩颈;夜幕初降,墨香与琴声交织。近年来,申城各社区把益民课办成了“15分钟幸福圈”:午休时分或下班后,散步即可步入课堂。暑假期间,宝妈宝爸带娃同席,夫妻俩牵手走进课堂的场景也频频出现。
社区因学习而鲜活,家庭因书香更和睦。一堂课,松绑紧绷的神经;一次分享,让陌生的邻居变成知己。柴米油盐与键盘之间,书香氤氲,社区因学习而鲜活,家庭因成长更温暖。
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课大大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
“三宝”妈求学
周女士是位令人羡慕又好奇的“三宝”妈,一手操持着上初中的老大、上小学三年级的老二,还有1岁零9个月的老三,即便如此,她还是不忘“宠爱”自己,在社区一口气报了3门课程。
星期三中午,安顿好了小女儿,和特地过来给她搭把手的老父亲打声招呼,周女士便骑上小电驴去附近的金杨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“金杨”)上街舞课。从12点到1点,1个小时的课程,尽情地享受一下独处时光,舒展一下筋骨,痛痛快快地出把汗。
展开剩余88%带着3个娃,还要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,周女士变成了“时间管理大师”。老大不用多管,老三不需要太管,她先给最需要安排时间的老二抢到了个社区的爱心暑托班,又带着孩子去社区看了能报的课程。她的目的很简单,一是避免孩子依赖上“电子设备”,二是把孩子送出去,自己也能有点喘息的时间。于是先给他报了一个无人机的班,8月份又报了写字和机器人课程。
给老二报名时,她发现社区也有适合自己的课程。以前工作的时候,单位里会有一些内部的搏击操、有氧健身操等,有了老三之后她就在家全职带娃,和运动、上课绝缘了。她是一个对形象要求比较高的人,生完孩子之后,总觉得身材变得“拉垮”,“自己都会嫌弃自己”,也很怀念以前经常运动的日子。现在正好社区有这个机会,让她可以在10分钟距离内上课,兼顾自己和孩子,毫不犹豫就报了街舞、有氧操和尊巴(一种美洲拉丁舞)3种课。
丈夫很支持她,认为女性也不要因为孩子就把自己封闭起来,更何况已经40岁左右,想做的事情还是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。家里的老人起初有点不理解,觉得孩子还那么小,天气又热,但行动上还是尽力支持,中午她要去上课时,爸爸都会过来帮忙照看一下孩子。
运动类课程深受欢迎
夫妻共晚读
与周女士不同,张女士还没有孩子的牵绊,业余生活时间相对自由。前不久,朋友把街镇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摄影课的链接发给她,她立刻来了兴趣。
“我比较喜欢旅游,也喜欢用相机去记录,但是技术有限。然后我老公总是把我拍得很丑——拍照是男人一生中的必修课。”张女士不仅给自己报了名,还把老公拉进了课堂,成了为数不多的上课搭子夫妻档。
上课地点在她所在街镇的华漕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“华漕”)前湾夜校。每到上课这天,老公5点下班后就会开车过来,两人在附近找个地方简单吃点饭,稍稍休息一会儿,6点20分起身前往教室上课,时间刚刚好。
课程内容也不错。平常一听学摄影就感觉是一个很烧钱的事情,要买各种镜头什么的,但这个夜校的课,老师讲得特别接地气,很适合生活中随便拍拍,又想拍得好看点的业余选手,能学到不少实用技巧。而且价格也超级亲民,480元8次课。
一起学习,让张女士感觉很好。晚上7点半上完课,回到家差不多8点多,时间也不算晚。张女士说,以后如果有适合两个人一起上的课,还是会报名。
现代生活压力大,疗愈类课程成为人们的新宠
父子“师兄弟”
在胡先生看来,夜校课程除了距离近、价格低,另一个优势是能给居民提供体验和尝试的机会,一期8节课,足以让一个成年人判断自己是否喜欢某一门课程。他报名油画课,初衷是想通过学画画去感受一下喜欢画画的人的心理,因为儿子喜欢画画;另外他本身对油画也有一些兴趣,自己小时候有过兴趣,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学,潜意识里总有点遗憾。
“并不是想通过这个能够学成什么,而是去感受一下,画画到底是怎么回事。”
上了6节课之后,胡先生感觉自己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,并且对上课的环境、师资和课堂教学都很满意。前湾夜校的教室非常明亮,装修很新,整体环境也非常安静,很适合学习。他提出最后两节课能否让儿子来完成时,助教老师欣然应允,这种灵活的思路让胡先生感觉很好。
在和儿子成为“师兄弟”后,胡先生又报了一门摄影课,时间和儿子的油画课正好同步。这让他一举两得,既能让孩子学习,也不愁没人帮他带孩子。“否则他上课,我在那里等他一小时,时间岂不是太浪费?”
不过,胡先生也说,前湾夜校的少儿课程都安排在白天,成人课大多在午间和晚上,和孩子的时间很难重叠,希望后续能考虑到“亲子共学”,多在同一时间段设置一些成人和少儿课程,可能对成年人的吸引力会更大一些。
社区精挑细选,为学员安排的老师专业水平高,教学认真负责
需求很旺盛
社区开课缘起于若干年前上海市民夜校的开办,夜校自开设以来,一座难求。自那以后,各街镇也根据自身情况,陆续开设起面向社区居民的少儿和成人课程,同样是以质优价低广受欢迎。
华漕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侯佳说,当时他们看到市民夜校的火爆,就分析认为现在人们在健康身心、减压放松、技能提升乃至美学上都有强烈的诉求,于是想到在党群服务阵地打造一个前湾夜校,满足服务范围内居民的学习愿望。夜校以华漕前湾主城开发区为名,也是展望未来的前湾。
第一期课程经过精心筹备上线招生时,侯佳还着实忐忑了一番。因为担心自身粉丝量有限,他们努力拓宽传播渠道,不仅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、今日闵行、聚力华漕多种途径招生,还把各个居民小区的居民微信群也“轰炸”了一遍,她自己的朋友圈也变成了推课的主要阵地。最后报名情况大大出乎她的意料,基本上全部报满。
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的课程也是如此。工作人员毛莉莉说,中心原本只开设了少儿课程,去年秋季,中心考虑是否能给陪伴小朋友上课的成人也开一些课,帮助他们把业余生活丰富起来,就对家长们进行调研,最终确定了街舞、瑜伽、颂钵疗愈、尤克里里等非常解压的课程。
良好的学习环境深受学员们欢迎
力争做口碑
党群服务中心对筹备开课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,因为这里既是党的阵地,又是做服务百姓的活动,要做就要做好、做出口碑。他们做了大量的筛选和考察工作,最终选择了一些资质齐全,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市场口碑的机构合作。在课程设置时,开课的党群服务中心也会先做充分调研,开设真正符合居民需要的课程。目前来说,运动健康、技能提升和生活美学三大类课程成为社区课程的主流,音乐疗愈、手冲咖啡、中医养生、收纳美学等课程需求也在逐步提升。
课程得到居民肯定,党群服务中心也在硬件配置上不断精益求精。上海的很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条件原本就不错,如今再加以细心考虑,就更能符合人们对教学环境的期待。
华漕最给力的举措是给前来上课的学员免费提供停车场,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,等于扫除了很多“准”学员心中的一大障碍,毕竟去一些健身房或商场里上课,停车位难找,费用也高。
金杨观察到很多送孩子来上课的老人在等待期间十分无聊,特地安排了家长休息室,也会有专门的老师去提供暖心的服务,还另外开辟了一间房间专门给老人放电影,也安排了沪剧等戏剧沙龙,平时也有志愿者和他们互动,让老人不至于很寂寞。
上述两个中心也都为舞蹈教室新配置了镜子,金杨还得到了附近企业的支持。以前中心只有一间舞蹈教室,用于少儿上课,现在增加了成人课程后,舞蹈课程需求量激增,就新开了一间教室,但墙面没装镜子。金杨新兴领域企业,上海禹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得知以后,立即捐赠了3面大尺寸、可移动镜子,适合不同课程的使用,大大方便了社区排课。
课堂上偶遇
现在提倡全民减肥,燃脂操等健身类的课程推出第二期后,名额都要靠抢。侯佳自己也扫二维码抢了燃脂操和瑜伽课。和守在手机前等抢位的社区居民比,她的优势并没有多少,仅仅是能知道课程招生的链接几点几分发布。
开课之后,两次意外的相遇让她开心不已。先是与两个二十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在课堂上偶遇了,三个人开玩笑说“小时候去少年宫的那批人,人到中年又在夜校课堂上相聚了”。不同的是,小时候去少年宫是被动地去,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充电、提升、解压,是主动的选择。
还有一位是她的老同事,居然从青浦家里赶来上课。“我问她,下班从青浦开车到华漕来上课,不累吗?她说,家门口没有这么亲民的课程,反正这边上课停车也是免费的,从青浦过来也不远,20多分钟就到了。”老同事的话让侯佳很激动,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功夫办的课真的没有白费,不单单吸引了家门口的居民,竟然还引来了30公里外的人参加,也算是另一种成功了。
金杨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班级。因附近派出所一个业余生活丰富的警花也来报班,她对课程认可后,把一队警花都带来上课,以至于一门八段锦课成了“警花专班”。一线民警压力大,警务繁重,以前很难找到合适的减压方式。现在来到党群服务中心上课,和同班的白领交流课程,互动频繁,不仅自己解压,还和谐了警民关系,可谓一举两得。
下班后上一节课,丰富业余生活
双向的激励
居民们的上课热情也更加激励党群服务中心把课程做得更好。他们在积极探索、设计未来的课程开设,争取提供更好的服务。侯佳磨“刀”霍霍,准备帮学员们把价格再砍下来一些,给居民朋友最大的实惠,第二是思考更好的排课方式和课程内容,给大家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。他们做了一张调查问卷,向前两期的学员了解对课程的评价和新的需求。
侯佳也坦言,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中心人手不够,4个工作人员白天工作很忙,晚上还要加班做场馆保障,同事们都是高负荷运转,难以为继。接下来他们考虑在每个班里挖掘一些能力强、有意愿的忠实粉丝,希望这些上课达人能够成为临时班长,帮忙照顾承担阵地“两开两关”的工作,即开门关门、开灯关灯。
课程做得有声有色,他们对夜校倾注了更多的感情,也从学员的反馈中收获更多的激情。油画班有位男学员,也是班上唯一的男士。虽然平时不大和学员们聊天,但课程结束后,他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,是自己将在课堂上画的4幅油画拼成了一组,挂在家中的客厅。本来单一幅油画尺寸不大,效果并不明显,经他这样组合创作之后,让人觉得特别具有美感。
侯佳说,这让她特别感动,感觉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里的艺术家,也觉得这个课开得特别有意义。
新民晚报原创稿件
记者:姜燕
编辑:龚紫珺
编审:龚莲
发布于:上海市专业配资论坛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